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一、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8课,合计24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
本单元共 8 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二)
“电路”单元 本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三)
“岩石和土壤”单元 “岩石与土壤”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和生物作用的结果。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均取自于岩石和矿物;
土壤则是地球生物的家园。
本单元设计上,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达到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
二、 教学目标 (一)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科学概念目标 ●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
● 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结构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 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 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 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
●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
●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叶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和作用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
●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视频等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到的相关信息。
●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 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
● 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
● 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
●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持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的探究兴趣。
●乐于通过长期观察记录研究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能客观记录凤仙花一生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 能够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接纳他人的观点,面对有力证据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 能与多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 在养植植物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长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
“电路”单元 科学概念目标:
●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来切断和闭合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
● 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
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容易导电。
●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知道电有时是非常有危险的,知道安全用电的知识。
科学探究目标:
●组装简单的电路。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给房间设计简易的照明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
●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
“岩石和土壤”单元 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
●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 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描述和记录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
●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 能根据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
●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科学态度目标 ●欣赏岩石和矿物晶体的美。
●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 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 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4. 教学中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5. 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6. 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7. 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8. 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教版版科学教学进度安排表2022至2023下 年级:四年级 科目:科学 2023年2月X日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实验器材准备 2 2 第一单元 第1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第2课 种植凤仙花 2 3 第一单元 第3课 种子长出了根 第4课 茎和叶 2 4 第一单元 第5课 凤仙花开花了 第6课 果实和种子 2 5 第一单元 第7课 种子的传播 第8课 凤仙花的一生 2 6 单元复习 2 7 第二单元 第1课 电和我们的生活 第2课 点亮小灯泡 2 8 第二单元 第3课 简易电路 第4课 电路出故障了 2 9 第二单元 第5课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第6课 导体和绝缘体 2 10 机动 2 11 机动 2 12 第二单元 第7课 电路中的开关 第8课 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2 13 单元复习 2 14 第三单元 第1课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第2课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2 15 第三单元 第3课 岩石的组成 第4课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2 16 第三单元 第5课 岩石、沙和黏土 第6课 观察土壤 2 17 第三单元 第7课 比较不同的土壤 第8课 岩石、土壤和我们 2 18 单元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