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优文库网!

爱护大自然建议书+爱莲说教案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5-19 09:05:05

爱护大自然建议书
爱护大自然建议书1
同学们:

同学们,你们每天进了教室,可否发现教室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雪花“在满天飞呢 如果发现了,又可曾捡起来 你们知道这“雪花“从哪里来的吗 那都是从我们手中丢下去的呀!你们为了图方便,不把纸屑丢进垃圾筒,而是随手丢在地上,这样的教室你们喜欢吗?
如果你们想改正所犯下的错误的话,那就听听我提的几个意见吧:

看到地上的垃圾,不管是谁的,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要捡起来,丢进垃圾筒。


每一个同学用完纸或者其他东西都要丢进垃圾筒,这样才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如果看到身边的人乱丢垃圾,就提醒他们要把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筒。


自己做好以上三点,那就号召低年级的同学一起做。


这是我提的几个建议,如果同学想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学习,那就一定要做到以上几点,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让身边的人一起来做。这样,我相信我们的教室一定不会再是“雪花“满天飞。而是干净又整洁。


此致
敬礼!
建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爱护大自然建议书2
同学们:

你们好!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它赋予我们生存的家园,又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矿物质,可人类却滥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如今,随着科学的发避孕药。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筷子渐渐步入我们的生活。虽然它方便人们,但也同时伤害了我们的母亲—地球。由于人类用完的一次性筷子直接扔在河里或土地上,所以让我们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差。塑料袋、废电池等污染物日夜增多,使我们母亲受到威胁与一次又一次的疼痛。所以,我提议人类要保护环境,让我们地球母亲不再受到一丝摧残。


为了让我们人类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我提出如下建议:

1、少用一次性筷子不乱扔垃圾。


2、尽量少用塑料袋,多用丝织袋或布袋子。


3、节约用水,用淘米的水洗菜,再用洗菜水洗拖布,再用洗拖布水冲厕所。


4、尽量少用一次性电池,用可充电的。


5、不吃生畜的肉,不伤害野生动物,防止生态不平衡。


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虽然力量微薄,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所有人都保护环境,那么,明天的地球母亲会更美。


爱护大自然建议书3
亲爱的朋友们:

常言说得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的确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在不断提高,而保护环境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使原来美丽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变得为世人所讨厌.我们仿佛听到它们在哭泣着“我们原本是美丽的,现在大家为什么那样厌恶我们呢 “为此,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马路上放了一只只垃圾桶,可有些人家因为嫌远,觉得麻烦,仍就随手乱扔.而且垃圾也是有毒的,特别是塑料,人们闻久了就会得癌症;一节废电池能让五百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在看看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发生的洪水,沙尘暴,它们给地球上居住的人们带来多少灾难啊,这都是那些不爱保护环境,随意砍伐树木的人们造成的结果……可见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啊.为此,我建议:
1.从现在做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觉做到不随便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2.爱护树木,花草,不要随便砍伐,践踏绿色树木和草地.
3.爱花鸟类,保护鸟类,保护动物.
4.节约用水,爱护资源.
同学们,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自己做起,共同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出一点力吧!
爱护大自然建议书4
尊敬的市领导:

你们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学生。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我们快乐地成长着,幸福的生活着。以前,走在街道上,看到的是干干净净的马路,风儿吹过来,树叶发出“哗哗”的'响声,那声音真悦耳,使人心情舒畅。大桥下是清澈见底的剑江河,犹如一面明亮的镜子。我喜欢以前的都匀城,因为它干净,漂亮,繁华,可爱。


可是近些年来,我们走在街道上,经常会看到被人们抛弃的白色垃圾,还有吃剩的香蕉皮、罐头,还有人们随地吐痰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人们一点也不珍惜清洁工的劳动成果。剑江河里的垃圾也逐渐多了起来。河面上漂浮着很多垃圾;
有人们吃剩下的苹果核,还有人们喝饮料用的塑料杯,还有人们吃完烧烤后剩下的竹签......让人看起来感到很不舒服!
就这样,这个城市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就有责任保护它。这个城市原本应该在人们的保护下变得更加美好,越发辉煌,可是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都是因为人们不保护环境而造成的。我认为人们应该保护环境,在此我建议人们做出以下改善:

(一)像塑料袋等可以重复利用的化学物品,不要把它扔在地上,更不要把它们埋在土里。


(二)不要乱扔垃圾。把垃圾归类放好后放在相应的垃圾箱里。


(三)变废为宝。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废电池,可以把废电池汇集起来,送到生产厂,重新加工。使电池能够再次为我们做出贡献。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珍惜了资源。


(四)多弯腰。当我们弯起腰捡地上的垃圾时,心里一种自豪的情感油然而生,多做了一件好事,保护了环境。


(五)珍惜资源。我国人口已经超过十三亿,由于人口的剧增,促使人们为了生存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破坏环境。我们应该多栽树木,不要乱砍伐树木,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刻不容缓。


以上建议是我的片面之词,如有不恭,请谅解。但我仍要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人类啊,醒悟吧!保护环境就如同保护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创造更加美丽的明天!”
爱护大自然建议书5
一、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爱我太湖,爱我“母亲河”,爱我30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海洋,爱护祖国的所有“蓝色国土”。


二、学习环保的知识,树立环保的意识,了解并自觉维护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大力支持环保工作。


三、自觉遵守“两讲五不”规范,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出门要带“清洁袋”。


四、爱护环保设施和设备,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
讲卫生,爱劳动,积极帮助地区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
遇到破坏环境保护的不文明行为要勇于劝阻,发现破坏环境保护的违法行为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


五、保护资源,节约水电;
提倡垃圾分类,废品回收,废物利用,保护再生资源。购买商品要选购“绿色包装”物品,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包装过度商品和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纸木制品。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 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甚、自、予、焉、者、鲜。


2、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心中中正耿直的君子之道。


3、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莲花美好形象来表达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从而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对比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烘托的写法。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爱莲说》,说说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解题:爱莲说,阐述喜爱莲花的道理。“说”, 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或阐述道理。


2、请学生看插图,问:图片上是一朵——(学生说莲花/荷花);
了解莲花的多个别名,体现世人对莲花的喜爱。请学生用一句诗形容图片中的荷花: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爱莲的红艳,而理学家眼中的莲又有什么可爱之处?
简介作者,理学鼻祖。重思考,讲道理。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说说作者为什么“爱”莲?
1、抽读课文,抽查难译的字词句。


正音:明确:蕃(fán)、淤(yū)、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隐逸(yì)

正义:可、者、甚、蕃、独、自、出、濯、中、通、蔓、枝、植、亵、焉、谓、鲜
特殊句型:判断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课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说说莲花有哪些特点是作者“独爱”的?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所喜爱的莲花形象: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齐读)

释义: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树立。

亵玩:玩弄。


归纳:

莲花:高洁(不同流合污、不攀附、挺拔、笔直)、亭亭玉立(端庄)、表里如一。


作者对莲的喜爱,不仅仅是把莲当花一样来喜爱,而且把莲比作人中的君子来爱。


三、知识学习,深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交流讨论,具体说说作者眼中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抓住特点,概括。


主要从外形、香气、气质来阐述。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间是空心的,贯通(儒道佛通畅)。外面是笔直的茎秆,一茎一花,专一,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亭亭净植”,植:树立,具有特立独形的外表特征,高挺也告诉我们作者具有独特的、表里如一的性格。


香气:“香远益清”,莲花香淡而不俗,在清风的吹送下发出清幽的香气。暗示着作者的高尚品质。


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端庄,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是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被洗涤过,也不显得妖媚,只可以让人远远地观赏,而不能被人玩弄。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喜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也暗示着作者的性格。


2、托物言志”
归纳概念
古人常用的写作手法,它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在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和君子有很多相似之处。


拓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其他“托物言志”类文章。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问松高直,待到雪化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


四、本文为什么还要写牡丹、菊花?它们分别比喻什么?
明确:对比,烘托出莲花的高洁。牡丹,喻权贵;
菊花,喻隐士。


爱莲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 fán )
颐( yí )
濯(zhúo)
淤(yū )涟(lián)

蔓( màn)
亵( xiè)
噫( yī )
鲜(xiǎn)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陶后鲜有闻
(7)宜乎众矣
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 、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明确:

·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 归纳主题: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仿写:我心中的莲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 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4、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
(1)世人爱牡丹富贵 茂叔敬莲花高洁
(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 柳宗元小石潭抒怀
五、课堂检测
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
是————————。


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


六、课堂总结
七、板书
爱莲说教案 篇4
一、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
(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爱莲说教案 篇5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解决文中的字词、句。


2、教师作好点拨、引导、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
2、结合注释,讲解课文。


3、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小节
(1)作者本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
“水陆草本之花”——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牡丹”句。自:从。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甚:很。


这样,就更突出我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


(2)莲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不妖不艳,清正廉洁,白的象珍珠,红的象红宝石,出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莲花的可爱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 濯(洗涤)清涟而不妖“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本质。(4)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坚贞、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蔓,枝,动词。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正直
“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净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植:树立。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清纯端庄
(5)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了高洁的品质。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二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习第二小节
(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 “谓”:以为,认为
抒情 “噫”:唉,叹词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隐逸者 ]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


富贵者 —
君 子
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作者感叹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
(4)“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4、讨论体悟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⑧句)。


6、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背诵全文
爱莲说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疑难字词:
颐 蕃 濯 亵 逸 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授课
1、朗读: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大家齐读两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译文并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检查译文: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4、理解内容:

(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的这些特点写在了黑板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
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
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4)举例说明: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5)归纳主旨: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四、布置作业:

A(学优生):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B:(中等生):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完成练习册。


反思: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 莲 —— 牡丹 托物

推荐访问:建议书 爱护 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indowchina.cn/jiaoansheji/5140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