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优文库网!

3.2力存在,教案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0-20 18:50:32

3.2力的存在 [学情分析] 力是初中科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而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科学中力学的基础。本节课学习的核心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力的现象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力的现象,感受到力的作用,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力、力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有关力的词一点都不陌生,但学生对力不只是不知所以然,连知其然的也不多,学生已有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什么是力?力有怎么样的作用效果?反作用力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问题学生难以明白和说清楚。对学生来说,他们见到的是力的作用的具体事例,而没有形成力的概念。基于学生对力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将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积极动手完成情景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边,边思考边讨论边归纳,一步步让学生在模糊的状态中把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概念概况并清晰的呈现出来。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从中建立力的概念。

2、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与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问题的能力和表述的逻辑性。

二、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学会用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 通过了解我国的军事的发展与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演示实验、动手实验为基础,按照“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建立认识”的顺序逐步建立力的概念。

难点:通过情景的创设以及实际现象的分析,归纳提炼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器材准备] 弹簧、气球、塑料尺、空可乐瓶、乒乓球、激光笔、玻璃瓶、细导管、红墨水、水、滑板车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
“辽宁号”航母,舰载机“歼16”起飞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为我国的军事实力的提升而感到骄傲,我国终于实现梦寐已久的“航母梦”。而喷气式飞机的飞行也是基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下水,以及先进的航母舰载机“歼16”,再次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那么,同学们是否想知道喷气式飞机是依靠什么的力量使飞机前进的呢?先让我们来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好么? 演示实验:以充气气球反冲前进来模拟飞机前进,实验装置如下图。在实验中,通过一个引导装置,即将气球通过滑环串在一根细线上,当充满气的气球的口松开时,气球就能沿细线迅速前进,实验效果明显。

(设计意图:在气球前进的实验中,不是随意将气球放飞,而是用一个引导装置使气球在一条直线上前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控。以创新实验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 自主探究,建立概念 1、感受“力”的存在 创设情境:大力士拉汽车、飞机等一组图片。

你也能表现出你的力量吗?有请我们班的大力士来弯曲下臂力棒(注意实验的安全)
学生演示实验:①两根手指夹住科学书本,并尽可能伸直手臂;
②用手提装满水的饮 水桶,使之离地。实验过程尽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以感受“力”给与的作用。

实验后先让学生说说实验后的感觉,在学生“酸累”的感觉的基础上,指出人类的祖先就是从推、拉、提、压等作用引起的肌肉酸胀中感受到力的存在。

创设情境:给出树被风吹弯、脚用力踢足球等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让学生认识 力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诸多情境、让学生体验多个实验,感受到“力”的存在。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每两人一组,利用以下器材:弹簧、气球、塑料尺、空可乐瓶、乒乓球等,演示力的存在,并给出让人信服“力”存在的依据。

实验①:两手挤压气球、乒乓球、空可乐瓶(气球、乒乓球、空可乐瓶——变形)
实验②:手拉或压弹簧(弹簧——变形)
实验③:手压塑料尺(塑料尺——弯曲)
学生通过以上实验感受到力的存在 我们从物体的形状改变中感受力的存在,可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设计意图: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从而知道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各种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吗? 演示实验:用力挤压装满水玻璃瓶。(让学生观察玻璃瓶的形变)
对玻璃瓶有没有力的作用?这个力有没有使玻璃瓶发生形变呢?如果这个力能使玻璃瓶形变?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么? (设计意图:通过连续的阶梯式提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大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学生实验:如下图所示(玻璃瓶加满水,并加入适量红墨水,细导管),用力挤压玻璃瓶,看液柱高度是否会发生改变?让学生领会实验中的放大思想。

(设计注意点:玻璃瓶选择扁平的劲酒瓶、导管内径要细、瓶塞处气密性要好。)
演示实验:如下图所示,木质讲台桌面的微小形变的放大实验 (设计意图:激光束角度偏移的连续反射放大——木质厚桌面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微小形变的放大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看不到形变不等于不存在力”并落实科学方法“放大法”。)
力除了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外,还有什么作用效果呢? 学生趣味实验:老师用手将吹起来的气球拍向学生,让学生在座位上拍飞来的气球(不要让气球落地)学生来回拍气球。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趣味实验,可以使课堂有趣而轻松)
学生分析:力能使物体运动,力能使物体运动速度改变,力能使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小结:我们把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统称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因此:力除了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外,还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创设情境:给出人推购物车、人提足球的图片。思考:这两个动作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分析:人对购物车、足球用了力。

反问:人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那么,物体没用对人施加力的作用么? 创设情境:两辆相碰的汽车的图片,一辆行驶的汽车撞上了停在路边的汽车,这两辆汽车有没有发生力的作用呢? 学生实验:用一只气球与压另一只气球(观察两只气球),将两只气球分开(观察两只气球)
物体A对物体B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物体B也对物体A施加了力的作用,且两者之间力的作用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现在我们能明白两辆汽车为什么两败俱伤,明明是这辆车去撞击那辆车,结果两辆车都损失惨重,千万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释有关现象的过程中来领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问题的能力和表述的逻辑性。)
反问:两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一定要相互接触吗?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吗?你能通过实例来说明么? 创设情境:用一块磁铁靠近另一块悬挂着的磁铁(不接触),沿墙放置的课桌。

两个物体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才会产生力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不一定要相互接触,而相互接触的也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学生实验:选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靠墙站在滑板车上,用手推墙 实验后要求该学生分析所发生的现象:你对墙的力是向哪个方向的?当你用力推墙时,你却是离墙而去,是谁给了你沿这个方向前进的力? 学生分析:手用力推墙,给墙了一个推力,墙就反过来给手一个力,正是这个力使人和滑板车离墙而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相互作用,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的产生必定同时存在一个反作用了,力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的。

4、领会“力”的概念 当用浆划船时,船就前进,那么,是谁给船前进的力? 学生分析:人用力划桨,浆对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指出关键句),浆同时也受到水对它向前的力,正是这个力使船向前进。

接着分析:鱼前进的力从哪里来? 在分析:乌贼前进的力从哪里来? 创设情境:乌贼靠身体上的漏斗管喷出高速水而前进,你能分析下它的前进原理么? 分析乌贼的喷水前进现象后,学生就容易解释本节课开始时的实验中气球为什么会前进了,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喷气式飞机前进:喷气式飞机向后喷出燃气,给燃气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燃气就给飞机一个向前的力,使飞机前进。

(设计意图:通过对船前进、鱼的前进、乌贼喷水前进、喷气式飞机喷气前进等事例的层层分析,不断深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运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释这些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表达的能力。)
三、 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在学习了“力的存在”后,我们将举行一次水火箭比赛活动,通过今天这节课所学的 知识自己来制作水火箭。

(教师科学给出成品照片、制作材料等)
我们也可以利用同样的原理来制作反冲汽车、反冲船,同学们你能制作一件你心目中的完美的反冲模型么?也请你试一试,这些制作都很有意思哦! 四、 板书设计

推荐访问: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indowchina.cn/jiaoansheji/6090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