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育过程中会像纸铸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和不可替代的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在家庭中家长不用隐藏父母的喜怒哀乐,应该让孩子从小知道人间的艰辛。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因此,总设法让孩子绕开艰难困苦,尽量不让他们经历伤心事件,也不愿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的苦难,以致于不少小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还不知道人的生活中竟有痛苦与悲伤。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困难总是与人结伴而行。从挫折本身来说,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如有时候挫折把人逼上绝路,人便产生背水一战的决心,集中精力想对策,往往会出现一种超越自身的潜力和智慧。人们能抵御各种挫折压力而使人获得心理上的平衡的能力,就叫耐受力,或叫挫折承受力。从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来看,顺境可以出人才,逆镜也可以出人才。从某个角度看,在逆境中经过挫折锤炼成长起来的人才,其生存力、竞争力更强。中国有许多格言:“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从小经过逆境磨炼,或经过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才会不断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有少部分人单纯地认为,学生发展的情况如何,功过全归于学校。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不管工作多忙,都别忘了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教育人的工作。任何人,从部长到看门人,都可以找到替代的人选,可一个真正的父亲和母亲是不能由旁人来替代的。如果孩子的学校请你去谈谈,你就一定要请假到学校去,这是一个极好的三方交流的机会。并且最好你能主动地把与老师交流的时间安排到你的日程表中去,给小孩子的最好鼓励是让小孩子感受得到你对他的关心。
家庭中要讲民主,但太过民主,你太多地听他的,他反过来倒不听你的了。小孩做错事情时,有时他会找来种种理由,这时你如果过多地听他狡辩,与他论理,就会滋长他以后没理也说三分的心理,与家长争执顶撞,父母的威信在他心目中就会降低,他就可以听从也可以不听从,这样的教育是很难有教育效果的。
小孩子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的观察能力,这就需要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indowchina.cn/fanwendaquan/gongwenfanwen/54944.html